【“双庆”活动优秀征文】中 国 结
中 国 结
——写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
白葵阳
在我家里,最引人注目的装饰品是造型各异、火红生动的中国结和带有中国结的各类工艺品、挂历、挂钟、书籍、盆景、衣服、衣架、香囊、装饰画等。父亲、先生、女儿与我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同好——无论出差还是逛街,总会被那鲜艳亮丽、别具特色的中国结所吸引,并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
父亲一向以自己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而自豪,尽管在反“右”时被错打成“右派”并从天府之国的铁道部设计院发配到川陕边地的穷乡僻壤,遭遇了二十多年的坎坷和不公,但当八十年代末汹涌的出国潮席卷到我们身边时,父亲却坚决果断地扼杀了我和先生蠢蠢欲动的出国心愿。至今还记得他传统的中国式的家长训导:“别国再怎么好总是别人的,脚踏在自己的土地上才能走得稳当!”
曾不止一次嘲笑过父亲的鼠目寸光,也曾无数次感慨过自己人到中年此生已经无望,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颇有语言天赋的女儿身上。女儿如愿考进了市三中外语特色班,那里浓厚的英语氛围和外教们对西方国家优越性的极力渲染,欧美世界成了女儿无限向往的人间天堂。在她涉世不深的少女情怀里,中国太老土落后了,唯有出国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和品位。但初中三年过去,随着她阅历的增加和对国际国内的一些事件的见闻,尤其是中国公民在国外遭到的不公正待遇甚至被劫持或谋杀,她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西方并非乐土!我们送女出国的念头也开始动摇了。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远在美国的高中同学在阔别家乡十多年后首次荣归故里——他是以美国公民的身份且戴着双料博士的头衔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在我们仰慕的目光中,他谈起在美国昂贵的日常生活开支,偿还房贷的沉重负担,频繁地更换工作的艰辛,唯恐遭遇裁员的心理压抑,防不胜防的安全问题以及难以融入主流文化的边缘人的孤独和尴尬。他真诚地说:很羡慕国内的老同学们双脚踩在自己国土上的充实和生活的安定,如果不是为了出生在美国的孩子,他会毫不犹豫地回来,在某个高校或研究所谋个差事,愉快踏实地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末了,他问我们,那里可以买到“中国结”的礼品。他说,他非常喜欢红红的中国结,他也很欣赏“联通”的“情系中国结,连通四海心”广告语,每当在异国他乡看到或听到这两句话,都会禁不住热泪盈眶——我相信这位依旧朴实的老同学绝不是矫情,而我原先的希望和计划也因此变得摇摇欲坠了。
三年前我先生在欧美国家考察的经历,更坚定了我们固守本土的信念。他去的几个国家都是世界经济强国,科技领先、经济发达是无疑的,但不停地呼啸而过的警车,多次被盗抢的惶恐,奇高无比的物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让他深感意外,而海外华人朋友对他赠送的带有中国结图案的丝织品的无比珍爱也让他感慨万端,并对“中国”两字有了更深的感情。
现在,女儿考上了英语语言文学的硕士研究生,但她并非只为研究英语,更非为了成为英语国家的公民。她希望明年能成为海外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向英语国家的人们介绍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新中国的历史和制度,了解中国人安宁、富足、有保障的生活。如果她的愿望能成为现实,她将带着整箱的中国结前往,把它们送给热爱中国的所有中国人和外国人。
今年八月,已定居在加拿大的大学同学要回国探亲和考察商业合作伙伴,他很希望这次回来能谈妥合作项目,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中国特有的富有人情味的亲情和友情。想起他时常在MSN上写给我的那些怀乡恋国的文字,想起他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后在第一时间在加国华人圈中发起募捐时忧心如焚的情形,想起他对“藏独”和“疆独”分子分裂中国的无耻罪恶行经的满腔义愤。环视满屋子的中国结,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此刻内心充满了不安和羞愧,但同时也升腾着激情和力量。我的心和中国结一样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