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九三梦”――在九三学社徐州市委庆祝地方组织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大家好,
我是九三学社中国矿业大学委员会社员张矛矛,今天很荣幸能够作为社员代表发言。在2012年6月18日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我正式加入九三学社,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九三学社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里有我的信念、理想和榜样,我深深地热爱着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很多不同的东西,但体会最深的便是荣耀、奉献和初心。
去年纪念五一口号70周年,我们到重庆参观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当我们在三楼的九三展厅,听到讲解员说到面前满满一整面墙上写的名字,都是九三学社院士的名字,而且九三是所有民主党派中拥有院士最多的党派,我心中的荣誉感腾然而起,这种近在咫尺的荣耀从未如此强烈,当时的那种感动,那种对心灵的冲击,我至今都难以忘记。
但荣耀又何止停留在那一刻。从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到为改革开放助力,再到新时代的建设,九三人都为祖国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17年国家主席授予99岁的九三人程开甲“院士八一勋章”;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庆典中,王选院士当选改革先锋;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张农教授被授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加入九三大家庭后,我一次次被九三人谱写的荣耀感染着、激励着,身为九三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辈当自强,应努力让这种荣耀继续传承。
而在这些荣誉背后,是一代代九三人的付出,不计个人名利,只为祖国和社会做贡献的奉献精神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我来讲讲今年两位老社员的故事。我手上拿着的是一个信封,上面写着“‘何国清’特殊社费1000元”。何老生病住院后,当九三副主委杨再明老师前去探望时,何老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将这个信封郑重地放在了杨老师手中。并嘱咐他说:“我身体不好,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但不管情况如何,我对九三都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这1000元特殊社费,是我对组织的一点心意,请杨老师务必带到。” 这个信封就一直被收藏在这里,其中的1000元钱,也未曾动过。在我们这些后辈看来,这不仅仅是1000元社费,更是何老对我们的嘱托,他将矿大九三托付给我们,我们能做的,必须要做的,就是把这份责任、这份使命传承下去,为我们九三学社,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努力奋斗。还有一位是赵荣纯老师。当赵老去世,我们去他家中吊唁时才得知没有遗体告别,也没有任何仪式,赵老的遗体已经被医学院接走了。家中赵老的遗像下,祭奠的东西,就只有这份捐献证书。他的老伴告诉我们,赵老师曾不止一次和她说过,自己这一生,祖国、学校给了他太多,他走了,也要把自己唯一的东西捐献给国家,为祖国的科学研究再做点贡献。
九三的这两位老先生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组织和祖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同时也是九三学社徐州市地方组织成立60周年。前不久,为了完成九三矿大社志的编撰工作,我们一行8人前往京西一楼看望驻京老社员董方庭、洪允和和邵震杰三位老先生,他们都是上世纪30年代出生,九三徐州基层组织80年代的骨干社员。那天我们在京西一楼的负一层老干部活动中心,从下午聊到了傍晚。老先生们从1945年九三学社成立讲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新中国的初创讲到今天中国的崛起,讲国家进步,讲自己奋斗,讲九三组织的成立发展。深秋的北京已经很冷,但负一层的小会议室里却是温暖如春,大家托着腮,像一群孩子在听长辈讲自家的故事。那天讲了很多,但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一个词——“初心”。老先生告诉我们,写九三社志,九三社史,当从初心开始,那是我们的根。 100年前的五四运动,74年前的九三民主与科学座谈会,75年前的五一口号,建国后一次次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九三学社都一直紧紧围绕着中国共产党,救国图强的初心,从未改变。
从九三学社成立的那一天起,九三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从没有一刻的分割。“中国梦”就是“九三梦”,科学民主、国富民安就是我们九三人的初心。
7年的九三集体生活,让我成长了太多,它教会了我守初心、讲奉献和分享集体的荣誉。作为九三人,我们有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勉工作,争当表率;有责任积极参政议政,服务社会;有责任跳出“小我”的圈子,将个人的发展融入集体和国家。
让我们永远铭记九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前辈精神,努力提升自己,为 “九三梦”、“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九三学社中国矿业大学委员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