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沉浸式”“情绪价值”等文旅新概念不断涌现。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南通大学教授施卫东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应推动文旅融合从“情绪价值”向“产业价值”演变,让文旅产业成为刺激城市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今,“情绪价值”成了旅游市场新趋势的驱动力,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情绪成团”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日益崛起。
施卫东指出,江苏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文旅发展上成果显著。据省文旅厅的数据,2024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0.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4万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1.5%,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6201亿元、增长15.56%、占全国的10.04%、保持全国第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城市文旅项目“情绪价值”赋能不足,部分地区文旅品牌的营销推广内容庞杂且缺乏亮点等。
施卫东建议,积极开发文旅融合新场景,讲好文旅好故事。强化各地文旅部门“情绪营销”的意识,结合当地特色和即时热点开展主动式营销,加大文旅融合场景的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游客的沉浸式体验。
同时,优化品牌营销,提供文旅融合叙事的新范式。各地应依托地缘优势,深耕在地文化内容,通过构建专业性与趣味性共存的内容生态,融合数字技术,优化传播形式,创新叙事方式。
他认为,各地还应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文旅产业价值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体系,推动落实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等手段,紧抓“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产业新业态。
此外,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育方案,鼓励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探索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注重文化创意、康养度假、旅游演艺、电商直播及考古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形成国际化、标准化、本土化的高层次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