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推进本科专业分类评估,助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4-03-1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

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的沃土。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南通大学教授施卫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本科专业分类评估、助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提案,希冀以此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让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不断涌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余萍 摄


近年来,随着“3+4”中本衔接,以及“5+2”“4+0”“2+2”专本衔接等人才培养模式陆续实施,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施卫东在教学和调研中发现,现行的本科专业评估标准,未能切实考虑通过普通高考和通过中本衔接、高本衔接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生源差异。这就导致部分本科院校、本科专业负责人,因顾虑职教生源的较低学位获得率、考研率,不愿积极主动加强与职业院校协同,减少甚至婉拒面向职业院校的招生,最终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上贯通的发展空间。

经过多方实地走访、座谈和调查,施卫东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分类设置本科专业评估标准。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学校的过程中,既要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分类设置不同专业评估标准,也要针对不同生源、不同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同中有异(即一级指标相同,二级指标及观测点差别)的策略,构建专业分类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和激励本科专业拓展生源渠道,为中高职毕业生继续深造创造条件、提供空间。


施卫东(左一)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其次,深入完善本科专业评估指标。在施卫东看来,本科专业评估应充分关注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增值性评价,通过对办学条件、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评估,对学生在原有起点或基础上进步、发展、成长、转化“幅度”的评估,促进相关本科院校对标补差、自我修正,促进相关专业研究学情、因材施教,为升入本科院校的职教生源营造良好专业成长环境,增强本科院校对职教生源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施卫东建议,应深入推进技能人才学位授予标准研究。“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授予学士学位时,均对学生外语能力、专业研究能力有所要求。这对操作能力见长、抽象思维能力稍有逊色、外语基础相对薄弱的职业院校生源而言,显然有失公平。”施卫东向记者介绍,可参照国外“副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思路,借鉴国内相关学者曾提出的“工士”学位这一概念,探索面向职教生源的本科学位授予标准,为同一专业内不同生源提供不同的学位授予通道。解除本科院校迎接专业评估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根据需求,招收职业院校学生。

另外,相关部门还可试点建设学业转换中心。施卫东向记者表示,专业内评估标准、学位授予标准分类设置后,可以依托普通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与专业实践基地的合作,尝试设立学业转换中心,通过对学生文化或技能等的相应补习,为其在普职两种或多种成长通道之间不断转换创造条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理想道路,为技能人才挥洒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樊玉立/文 余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