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两会|“强国”两会时间:多位委员建议深入推动垃圾分类
为有效处理和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江苏多个城市正在准备或已经全面开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但是从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具体情况来看,相关工作不易深入,各方面掣肘较多。此次江苏省政协会议上,民盟江苏省委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建议推动江苏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
民盟江苏省委经过调研后发现,当前垃圾分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不足。新的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和垃圾箱没有全覆盖,运输垃圾的车辆缺乏分类运输功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的设施不足。
二是分类标准有待优化。分类标准总体稍显复杂,实施中对群众的参与反馈关注不足。
三是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现行生活垃圾管理组织架构中责任主体不明确,受制于环卫部门的人员和设施配备,多部门联动工作缺位,缺少对居民的监督机制。
四是居民分类意识淡薄。居民对垃圾处理费用的分担偏少,对其行为缺乏明文硬性约束,不少群众自觉落实垃圾分类的行动力不足。
江苏省政协委员、民盟镇江市委主委杨晓勤曾在城管部门工作多年,非常关注垃圾分类。杨晓勤认为当前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垃圾分类工作加大力度:一是为垃圾分类立法,为执法者提供支撑;二是建立垃圾分类的治理体系;三是提升治理者的能力,切实把工作做深做实。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宋如亚认为,要针对不同种类的垃圾,建立相应的处理设施。
如何推动垃圾分类深入开展?民盟江苏省委给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对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进行系统规划和统筹建设,通过总体规划以及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在收集、转运、终端处理及综合利用各个环节,提前布局并逐步落实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探索更合理的分类标准。既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要求,也要考虑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和能力、居民的可接受程度,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原则逐渐开展垃圾分类。充分比较研究各国以及国内部分城市,特别是新近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城市的经验教训,对其垃圾分类效果以及公众反应进行评估研究。
三是建立更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大发改委和住建部门工作力度的同时,督促环保部门、街道、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补上它们在当前管理体制中的缺位,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它们的职责,并逐步探索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内容。同时,积极吸引企业投资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领域,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当家”的垃圾分类处理政企合作新格局。
四是着力培养居民分类习惯。注重衔接专业化分类标准文本与通俗化的宣传推广资料,使广大普通群众易接受、易理解和易执行。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开展垃圾分类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