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勇委员:加强农产品安全舆情监控和引导
——访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
本网记者 王小川
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农产品网络舆情更是涉及到舆论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对记者表示,必须对农产品安全舆情加以有效管理和监控,消除其对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消极影响。
徐大勇向记者表示,我国涉农产品安全状况持续保持整体稳定、趋势向好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农产品安全的敏感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围绕农产品安全的各类谣言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对目前我国涉农产品负面舆情频发的现象,徐大勇认为有以下原因:1、农产品知识科普效果不佳。农产品安全知识欠普及、覆盖率偏低,为谣言传播、公众盲从、信息误判提供了滋生土壤。2、泛媒体时代双刃剑效应突出。泛媒体传播信息门槛低、传播速度快、突发性强。3、涉农产品舆情处置不及时。涉农产品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涉事主体(农民)舆情意识不够、危机意识欠缺。4、法律、法规与相关制度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互补性不足、针对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惩罚力度和警示性也不够。
为了更好的加强涉农舆情管控,徐大勇委员提出了四条建议:1、健全新闻发布机制。建立涉农产品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公开政务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公开准确、完整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挤压谣言流传的空间。2、完善舆情监测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舆情监测与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舆情的监测、研判与应急处置,规范农产品舆情处置工作流程,确保农产品舆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3、加大打击力度,依法惩戒追偿。农业、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法律法规手段,依法打击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4、推动涉农产品舆情共治。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强化政务公开,加强宣传引导,将农产品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拓展科普宣传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