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徐大勇:建立涉农产品新闻发言人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农业发展的利好消息,我们一定要抓住此次机遇,助推农业农民增效增收。”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作为今年江苏农业科研系统唯一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在此次赴京前,精心准备了六个提案,其中两个是有关农业的。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但我们在乡镇调研时看到,农村非常缺乏农技人员,究其原因,一是管理体制不协调;二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流失严重;三是经费来源缺乏;四是现有农技推广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徐大勇在《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建议》提案中提出,应加快推进乡镇农业推广部门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承担和统一管理,除了工资以外,也要确保一定的工作经费。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改革,要按公益性、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的原则,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在农民群体中越来越普遍,为此他建议,增加财政投入,创新农技推广新手段,借助现代通讯网络,沟通各种向农民传递技术的渠道,把服务延伸到村、引导到户。基层农技人员来源除了大学本科院校外,也可招聘职院的大专毕业生。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农技人员。找到人更要留住人。他建议,完善考评制度和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农技推广人员扎根基层。
徐大勇还注意到,由于农产品安全的敏感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围绕涉农产品安全的各类谣言时有发生,如棉花肉松、塑料紫菜、紫黑玉米、山芋和樱桃番茄是转基因产品等等,引发社会公众担忧和恐慌,给生产者尤其是广大农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为此,徐大勇在《加强涉农产品舆情监控和引导,保护生产者权益》提案中建议,建立涉农产品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公开政务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公开准确、完整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挤压谣言流传的空间。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舆情监测与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处置工作机构,明确农业主管部门为监管责任主体,加强对舆情的监测、研判与应急处置,规范农产品舆情处置工作流程,确保农产品舆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建立责任制,对突发舆情事件预警、应对不力的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农业、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法律法规手段,依法打击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网络服务平台和媒介机构)。
民事赔偿方面,对因谣言造成大规模农户经济损失的,他建议将其纳入民事公益诉讼范围,由农业主管部门对生产者(农民)损失进行评估鉴定,并支持农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等有诉讼主体资格的主体提起诉讼,国家应将其纳入公益诉讼范围,依法要求谣言制造者和恶意传播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此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深感责任重大!”徐大勇表示,他将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能和作用,以更高的站位、更清晰的视角、更坚定的政治立场,为连云港、江苏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将始终不忘自己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科研精神,脚踏实地为农业、为民生做实事,努力为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经济报记者 耿文博 实习生 范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