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党制度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2008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体会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政党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与其它国家的政党制度有本质区别。包括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八个民主党派。“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从一个逻辑前提以及历史、制度、价值和过程这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白皮书介绍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最初是民国初年实行的多党制,孙中山到了晚年则认为“中国社会与欧美不同,管理社会的政党制度也不同”;接着是国民党时期形成的一党专制,孙中山提出“以党治国”的思想,以本党的主义治国,但由于失去广大农民的支持;国民党整体腐败,使国民对其失去信心;组织涣散,党内派系斗争激烈;独裁政策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造成了一党专制的失败;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政党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抗日战争中后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将要建立的国家政权制度和政党制度作了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政权和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198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6年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使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2007年11月1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主要特征和基本内容。
其次白皮书介绍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征。首先我国现存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即不是执政党,也不是西方式的在野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而不是反对党;我国的参政党不是“参加执政的执政党”,我国政府也不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联合政府”,中国的参政党是有中国特色的参政党。接着白皮书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这是历史的形成,是基本国情的客观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上层建筑决定的共同利益;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中共与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共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
衡量政党制度优越性主要有四条标准: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尺度;民主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团结稳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条件;人民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要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体现广泛民主;既保持一致性,又体现多样性;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要求,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以及维护稳定这五个方面。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能够更好地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进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权建设,增加党和国家的活力。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团结合作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一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二是必须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共同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而奋斗。三是必须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四是必须坚持执政党建设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参政党的参政能力。九三学社也是中国的参政党之一,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合作共事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江南大学委员会 李琦